清明三花信:一候桐花,二候麥花,三候柳花
清明節(jié)與春節(jié)、端午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,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氣溫不斷攀升,帶來光明、溫暖和雨水,生氣旺盛、陰氣衰退,萬物“吐故納新”,大地呈現(xiàn)春和景明之象。又是一年清明時,祭祀先人懷舊憶,相思一片起心底。
明日春分。春分一到,風寄花信,海棠、梨花、木蘭也在春雨的時節(jié)如期而至。在歷代書畫名家的筆下,也不乏春分花信的描繪。如宋人筆下花朵偃仰向背的海棠、傳宋徽宗典雅工致的梨花、惲壽平清新淡雅的木蘭等。
據(jù)二十四節(jié)氣花信風記載,清明節(jié)氣的花信為:一候桐花;二候麥花;三候柳花。風有信,花不誤,歲歲如此,永不相負。在古代,這三種花的開放常被視為清明來臨的標志。三花一開,春滿枝頭,春意盎然,綠意萌動。
Pure Brightness
一候
桐花
清明,已是暮春時候,白花落,紅花殘,黃花凋謝,而桐花盛開開滿樹,紫花如喇叭,樹樹噴甜香。城市中,或在街道旁,或在小區(qū)內(nèi),紫色的桐花,開在半空中。鄉(xiāng)野里,或在小河邊,或在村莊內(nèi),桐花的紫色,渲染了風景。
桐花是清明之花,清明時節(jié)乍暖還寒的天氣詩意斐然,被稱為“桐花凍”?!吨軙罚骸扒迕髦胀┦既A”。
清明是特殊的日子,既是節(jié)氣,也是節(jié)日。為追思,它是悲傷的;為踏青,它是愉快的。
象征清明節(jié)的桐花也兼具了雙重屬性。花開時絢爛,讓人歡喜;花落時迅疾,叫人遺憾。
清明節(jié)氣里的桐花多指泡桐樹開的花,而非梧桐花。泡桐是玄參科泡桐屬植物,而梧桐是梧桐科梧桐屬植物。在中國古代文化中,梧桐又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,它兼指梧桐(皮呈青色,故稱青桐)和泡桐(皮呈灰白色,質(zhì)地輕,故稱白桐)。梧桐的花期一般是在盛夏六七月間,花朵十分小,多呈淡黃綠色;而泡桐花盛開于三四月間,花朵較為碩大,大多呈白色或紫色。我國栽培的主要種類有蘭考泡桐、秋葉泡桐、毛泡桐、白花泡桐、四川泡桐和臺灣泡桐等。
說桐花是清明之花、暮春之花,在宋詞中,尤為明顯。
“拆桐花爛漫,乍疏雨、洗清明?!保馈赌咎m花慢》)桐花開得爛漫之時,便是清明疏雨之際。
“家住江南,又過了、清明寒食……算年年、落盡刺桐花,寒無力?!保ㄐ翖壖病稘M江紅》)清明寒食已過,江南地區(qū),刺桐花落下,春天的淺寒也無力支撐,天氣正式暖和起來了。
“啼鴂聲中,春光化成春夢。問東君、仗誰詩送……輕羅扇小,桐花又飛么鳳?!保ㄊY捷《粉蝶兒》)南宋末詞人蔣捷,寫出過“流光容易把人拋。紅了櫻桃,綠了芭蕉”,他也敏銳地觀察到春光變成一場夢、春天消逝的時候,桐花正耀人眼目。
其實在唐代,桐花是暮春之花,也是不爭的事實。“忽見紫桐花悵望,下邽明日是清明?!保ò拙右住逗辰稀罚安菹闵撑睍r候,白居易思念京都、思念家鄉(xiāng),對著滿樹的紫桐花悵惘,“悲從中來,不可斷絕”。
在唐朝,紫色是一種相對尊貴的顏色。因為它代表著一種含蓄,而大規(guī)模的紫色花,更是有著宗教情懷的人所鐘愛。因為代表一種長遠和恒定。
在清明和寒食節(jié)的天氣里,出外郊游或者是祭祖的人,往往會看到如紫霞一樣的桐花樹,那是心境的淡遠和依托,不虛無,仿佛不遠不近安定知心的朋友。
Pure Brightness
二候
麥花
在從春至夏,以花為信的這些物候里,梅蘭杏李,薔薇牡丹,嫣紅姹紫,各有芳姿,麥花可稱得上是異類。
以至于,《本草圖譜》《梅園草木花圃》中,另外23種都錄于其中,獨獨沒有麥花。宋人寫稻花:“此花不入譜”,麥花亦然。
也難怪,即使我也算自小在麥田里瘋跑,也是要拼命地回想,才依稀記得麥花的模樣:清明過后若干天,麥子抽穗,每一個麥穗上都擠著密密的小花,極細小,不比一粒麥子大,一不留神就會看不見;淡淡的,半透明薄膜狀,連顏色都難以描述。
麥花被稱為壽命最短的花,只有5到30分鐘的須臾綻放——而“曇花一現(xiàn)”,還有3至4個小時的花期呢。
麥花也幾乎是常見花中最小的花,沒有花瓣和萼片,在植物學上叫“不完全花”,只保留了繁衍后代最重要的花蕊。
若不是靠著田野中密密匝匝的麥苗所產(chǎn)生的視覺上的集約效果和時間上的前赴后繼(總體來說,麥子花期有十來天),你幾乎難以發(fā)現(xiàn)單個麥花曾來到過這世上的痕跡。
面對麥花,沉湎于在春日盛景中賞花、曬花的你會驚覺,原來審美功能并不是花的本意,這是人賦予花的意義;花的第一使命,乃是生存與繁衍。
而麥花,則將這實用功能放大到極致,無需美色,連花瓣也省了,幾乎是敷衍潦草著開了這一季花——幾乎就算是一場以傳宗接代為目的直奔終點的草草性事。然后,一場南風吹過,麥穗上空空蕩蕩,唯余萬頃綠浪鋪展在田野上。人們?yōu)槁浠▏@息,麥花則連嘆息都不曾得到。“色衰而愛弛”,是美人才配得的哀傷。
很多人都以為麥花是金燦燦的,就像麥穗的顏色,實際上,麥子花是雪白的,遠遠看去,如月光皎潔,如雪光萬頃。杜甫《為農(nóng)》:“錦里煙塵外,江村八九家。圓荷浮小葉,細麥落輕花。”范成大《四時田園雜興》:“梅子金黃杏子肥,麥花雪白菜花稀。日長籬落無人過,惟有蜻蜓蛺蝶飛?!倍藐健尔溁ā罚骸拜p化細細復猗猗,何止青熒秀兩枝。萬頃雪光抽夏日,一天翠浪弄秋時?!?/p>
麥花是一種美好的花。試著把“美好”二字拆開來看,麥花算不得最“美”的花,卻是最“好”的花。尤其在靠天吃飯的古代,人們最害怕的是青黃不接。而這“青黃相接”的關(guān)鍵點,便是揚花灌漿。
沒有亮麗的色彩,甚至沒有花瓣和萼片,小到微不足道,這樣的麥花,能夠名列二十四番花信風,大概是因為它對農(nóng)人至關(guān)重要:麥花開了,麥粒就開始飽滿了,豐收的日子就快到了!
Pure Brightness
三候
柳花
柳花,國語基本解釋為:柳樹開的花,呈鵝黃色,或指柳絮。
花開時節(jié),柳暗花明,呈現(xiàn)出柳樹成蔭,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。柳樹,落葉喬木或灌木,枝柔韌,葉狹長,春天開黃綠色花,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,成熟后隨風飛散,種類很多,有“垂柳”、“河柳”、“杞柳”等。
柳樹自古以來便是眾多文人騷客所青睞的“寄情樹”,是一個情思纏綿的常見意象。王維《早朝》“柳暗百花明,春深五鳳城。”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倍鸥Α肚汔嵃苏赡鲜凤嫛罚骸叭缸慕^黃柳花,鵁鶄鸂鶒滿晴沙?!崩畎住督鹆昃扑亮魟e》:“風吹柳花滿店香,吳姬壓酒喚客嘗?!睆埧删谩稇{闌人·暮春即事》:“小玉闌干月半掐,嫩綠池塘春幾家。鳥啼芳樹丫,燕銜黃柳花。”楊萬里《初夏睡起》:“梅子留酸軟齒牙,芭蕉分綠與窗紗。日長睡起無情思,閑看兒童捉柳花。”范成大《春晚》:“客去鉤窗詠小詩,游絲撩亂柳花稀。微風盡日吹芳草,蝴蝶雙雙貼地飛。”
“留春是芳草,送春宜柳花。日長花正亂,誰倚闌干斜。”北宋 · 徐積《和張文潛晚春 其一 》
晚春柳絮飄飛的時候,也意味著春天即將過去。
那風中飛舞的柳花,可能是春天最后的浪漫了。倒不是說晚春沒有其他的花開,但是如雪的柳絮占據(jù)立體的空間,春城無處不飛花,誰能無視?
且柳絮飄飛的時候,是白色的,像一場薄雪,蒙在了綠色之上,無論是草地,樹木,還是池塘。
那仿佛是一首看得見的春之挽歌。
留住春天的,是無盡從土地里發(fā)芽向上,連綿不盡的春草,如同相思,無有窮盡。
送走春天的,是這樣滿城飛絮,作為一個醒目的段落。
好在柳絮飄花,不過十天半月,真正柳絮不飛花了,春天也就真正過去了。迎來了池塘蓮花的輕夏。
春回大地,早春之花爭相綻放,信風與清明花序完美融合,便是二十四候中最具春之氣息的花信風。桐花雍容華貴,素潔高雅;麥花樸實無華,低調(diào)飽滿;柳花輕柔縹緲,纏綿悱惻。
清明節(jié)氣的花信風,在陽春三月的萬里春暉中,在欣欣向榮的生機盎然中,給人以欣欣向榮的希望,給人以詩意升華。
花開清明,春色正好,莫負時光,莫負時節(jié)之美。
— FIN —
文字來自于網(wǎng)絡
未經(jīng)允許,請勿轉(zhuǎn)載
原標題:《清明三花信:一候桐花,二候麥花,三候柳花》
閱讀原文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浙江中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,本文標題:《清明三花信:一候桐花,二候麥花,三候柳花》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